2024-05-17 10:15:12 | 青旅游
绥德县位于中国陕西省榆林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虽然绥德并不算是一个旅游热点,但它却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宝藏景区,等待着游客去探索。以下是一些绥德鲜为人知的宝藏景区:
无量山:无量山位于绥德县城南部,是一处自然与人文景观交融的地方。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还有古老的寺庙和石刻。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绥德县城的美景。
千年古树群:在绥德的一些乡村,有一片保存完好的千年古树群。这些古树参天入云,枝繁叶茂,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感受历史的机会。
石门关长城:石门关长城是明长城的一部分,位于绥德县城北部。这里的长城保存完好,沿途的自然风光也非常美丽。
绥德古城:绥德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城内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道。漫步在古城中,仿佛能够穿越到古代,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
红石峡:红石峡位于绥德县城西部,是一处自然风光秀丽的峡谷。峡谷内有许多瀑布和深潭,还有一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
白龙湖:白龙湖是绥德的一个人工湖,湖水清澈,四周的风景也非常美丽。湖边有一些农家乐,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当地的农家菜,体验农家生活。
绥德民俗村:在绥德的一些乡村,有一些保存完好的民俗村落。这些村落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绥德石窟:绥德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石窟,如大佛寺石窟、小佛寺石窟等。这些石窟内的佛像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
总的来说,绥德虽然不是旅游热点,但它却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那些喜欢探索、热爱自然和文化的人来说,绥德绝对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旅游
编辑
天下名州石牌楼
位于绥德县城南五里的学子大道与210国道丁字交汇处,石牌楼为五门六柱十九楼,双面单式结构,长36.9米,高16.9米,由一千一百六十八块雕石、六十六幅人物典故浮雕。石牌楼的五门取意中兴之门,走向世界之门 。石牌楼大楼小楼互帮互衬;左楼右楼比肩并列、映带;前楼后楼有呼有应,上楼下楼,下者基础沉稳,上者先领风光。天下名州石牌楼正上方,有书法名家钟明善的雅题“天下名州”四个大字。
祥云山
位于绥德赵家砭乡崔家焉村,山高海拔1049米。传说此山上空常有红云、白雀缥缈盘旋,故名祥云山。据考证,西汉文帝辛酉年,山间始建庙宇,后逐年完善,呈阶梯状式古建群。从山腰开阔地开始建乐楼,对面中间为祖师卷棚正殿,左右有窑洞式龙王、火神、关帝、三官等十三座庙,有钟楼、鼓楼、封神楼并列而建,两边对称为左灵宫,右瘟神殿,拾阶而上为真武祖师大殿,左为七真殿,右为五祖殿,整个庙宇为典型的对称建筑。
绥德一日游必去景点:
1、疏属山
疏属山文化旅游景区位于绥德县城,海拔893m,两河相拥山。秦代,上郡为边塞防御匈奴的军事要地,故派秦皇子扶苏在此监军并设府于疏属山,扶苏含冤自刎后埋葬于此。
疏属山文化旅游景区规划总面积约31公顷,根据其区位条件、地貌特点、旅游资源性质与空间分布,将旅游区总体布局为一条轴线、三大板块、六大景点。
即形成以名州商贸街为引导区及发展轴线,以红色文化、秦扶苏文化、汉文化构成三大核心板块,以六大景点中的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汉画像石展馆、秦扶苏文化苑为主体,层窑人家、华墙院、高家进士院为支撑的网络体系结构。
2、绿源休闲生态园区
绿源休闲生态园区位于绥德县崔家湾镇苏家圪凸村,是在开垦荒芜土地、拓宽塬峁台地、机修宽条梯田基础上打造的生态林系统工程和休闲度假旅游区。
是包括苏家圪凸中心休闲旅游观光园区、千亩油用牡丹观赏园区、山榆洼核桃示范园区、绿化种苗生产基地和绿源沙地红薯种植园五大板块的现代化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综合体。
3、绥德摩崖石刻青旅游
摩崖石刻景观称为“秦时明月汉时关”。早有“旱码头”之称的绥德,地理位置特殊,商贸业繁华,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引得历代骚人墨客在此留下墨宝。而绥德的石雕艺术更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历经秦汉唐宋,于明清时期,绥德古城内遗留的人文景观、摩崖石刻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石雕艺术品不胜枚举。诸如秦时扶苏监军驻绥时“太子府”遗址、“赏月台”遗址、呜咽泉景观和疏属山巅的扶苏墓、扶苏祠等景观;
“晋溪洞”“龙洞清流”“天下名州”等摩崖石刻;以及民间老乡家保锁娃娃的炕头石狮狮,还有那些深埋墓葬而被挖掘出土的东汉画像石。
4、郭家沟影视基地
郭家沟,是绥德县满堂川乡的一个村子,位于县城东20公里。郭家沟在我们榆林名气并不大,但在全国美术界已很有名气。
早在10年前,郭家沟一位叫郭全飞的年轻人,看到一些美术院校每年都要安排毕业的学生来陕北搞写生,而郭家沟本身又有自己独特的自然优势,于是将自家房屋旁进行扩建,大张旗鼓地办起了写生基地,管吃管住。这一举动方便了前来写生的老师和学生,不久郭家沟在全国各美院就出名了。
5、绥德文化广场
耿永飞仔陕北不仅是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文化概念,镶嵌于陕北文化富集地的绥德,在县城中心位置修建了文化广场,展示绥德文化之浑厚底蕴和蓬勃朝气。
矗立于广场中心以石雕匠人为主体的劳动人民群聚雕像,被著名画家、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命名为基石,并亲笔题写立碑。
此“基石”二字恰好精准无误地道出了劳动人民是江山社稷的根基;道出了劳动人民是绥德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道出了石雕文化是绥德民间文化的根脉。
此作品将刘文西画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抽离,经过清华大学美术系的再创作,第一次把刘文西的黄土画变为雕塑作品,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全国罕见,在陕西仅有。
此雕塑生动刻画了绥德农民的具体形象,背石头的、打石头的、出面子的石头匠人,背谷穗的农家妇女等栩栩如生,细细打量,他们正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勤劳的、智慧的、负重的、不屈的、乐观的劳动人民。
父辈们赤脚踏地,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命艰辛艰难,皮肤黝黑,皱纹爬上额头,但他们从容淡定,平静安心,悠然自得。雕像中有几个孩子,孩子的出场勾勒成一幅活灵活现的陕北生活场景图,亦暗示着石雕文化,陕北文化,生生不息,朝气蓬勃。
2023-09-30 06:46:20
2023-08-15 16:10:41
2024-02-19 23:02:54
2024-02-19 03:55:21
2023-10-30 22:11:49
2023-09-26 16: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