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0 23:05:24 | 青旅游
其实有时候出去玩也可以放松自己的身心,并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到朋友之间的乐趣,外面的大千世界也有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让你大开眼界。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有休息的时间就喜欢宅在家里,并且还会买一堆的零食。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一些人宁愿自己整天宅在家里,也不愿意出去玩呢?
首先,他们认为外面的风景并没有那么吸引人,而好吃的东西,自己在街上便可以买得到。在他们的心里,在家里躺着玩手机更加的舒服。
出门去玩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耗费身体上的大量的体力,从而会感觉到十分劳累,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他们所喜欢的生活,还不如呆在家里面吃喝玩乐这样也可以过得很快乐。
其次,在外面玩需要花费很多的钱。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需要上班,在这样一个很大的压力下所赚来的钱来之不易,那么出去玩就会去花费很多的金钱与时间。
从而他们还不如宅在家里自己看电视,玩着其他的东西,做一些家务还可以陪伴家人。
最后,宅在家里可以做的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看看书,听听音乐,并且还可以自己写一些东西。
那么这样也可以升华自己人生的境界,毕竟在家里也可以找到人生的乐趣,那么何必还要消耗自己的体力外出游玩呢!
总之,自己开心最重要,何必要和别人攀比,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呢?
十一长假宅在家里是最好的选择,现在不流行扎堆儿出游了吧。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父母年迈,不方便出去旅游,所以呆在家里最好。小时候,总是父母问我们,放假了想去哪儿玩儿?只要你想去,只要他们能办得到就一定会带你去。他们看着你玩儿,就很开心。现在他们老得哪儿去不了了,我也可以做到安静的陪伴。
假期出游,人满为患。
建议大家不要集中在假期出游,交通承载力有限,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到了景点,人头攒动,很是匆忙,不能很惬意地欣赏风景。尤其是那些有名的景区,更是人山人海。好风景值得等待,到不是出游高峰期的时候再去安静的欣赏,没人打扰。
给景区和文物减负。
就像敦煌壁画,一方面要维护、保护好它,一方面还要对游客开放。这是一对矛盾,要保护好就不能太频繁、太长时间的对游客开放。可是游客却络绎不绝,没去看到的人很多。其实,不一定要看到那个现场的真迹。它数字化以后,在屏幕上就能看得很逼真。
宅在家里是最节约最环保的度假方式。青旅游
你上班以后哪还有这么长的时间呆在家里纯粹的陪父母?没有。相信,父母也是最想跟你待在一起,哪怕什么都不干。答应出去玩儿,那都是怕你们这些年轻人无聊。父母都老胳膊老腿了,不适合舟车劳顿。在家附近的公园陪他们散散步、晒晒太阳、跳跳广场舞、扭扭大秧歌,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你们能耐着性子做到几个?能坚持做到几天?
选择什么方式度假因人而异,跟家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假期。去哪儿无所谓,跟家人一起,看什么都是风景。
大学生活多姿多彩,每个人都尽其所能地展示自己,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躲在宿舍里,过着“半隐居”的“惬意”生活。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看书、看电影、玩游戏、在线聊天,对于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一笑而过……原来,现在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中,普遍流行着一种“宅文化”,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校园宅人”的调查。大学生怎么宅?据调查,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宅人,但他们中又有60%的人身边有“宅人”。长时间呆在家或者寝室,十分依赖网络、不愿意出门或与“真人”交流、不喜欢运动、讨厌公共场所和人多的地方、喜欢幻想、喜欢虚拟的东西、作息时间不稳定、性格具有“两面性”、真实世界中的朋友不多……调查反映,这几乎是所有宅人的“必备条件”,还有的“宅人”借养宠物、玩PSP游戏机、收藏小东西打发“隐居”时间。83.3%的学生最喜欢的交流方式是在线聊天,而只有10%的学生最喜欢和朋友面对面地交流。有近四成的学生认为,如果有充足的食物和水,自己可以在宿舍“呆上一个星期”。记者调查发现,上网是大多数校园宅人的首选,网络游戏、、校内网、开心网等都是高点击率。一些学生沉迷于开心农场、好友等网络应用,甚至定闹钟凌晨起床开机“偷菜”。而非常有意思的是,“男女有别”的概念在“宅文化”中也有体现:男生一般为游戏而宅,女生一般为电视、电影而宅。“自从PSP以后我就变得不愿外出了,基本上就呆在寝室玩PSP,其实自己也想去多参加活动或是自习,但是一看到PSP就把所有的计划都放弃了……”大二的一位男同学说。更多的女生则是热衷于网络电视,一位公认的“片魔”说:“我看片子时真是一种疯魔的状态,一整天呆在电脑面前,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看得起劲时会发出阵阵傻笑,经常连饭也顾不上吃,往往是在看得两眼都睁不开时再借着休息的机会,飞奔下楼到食堂打饭,然后又坐到电脑前,一边吃一边继续盯着剧情发展,宿舍里来了什么人,说什么话全然不知。将我从电视剧中拉回到现实的,只有忽然到来的考试、作业。”就年龄层次而言,相对于大一学生初入校园、参加社团学生会的热情、大四学生考研就业的忙碌,大二、大三学生更喜欢呆在宿舍里。“刚入学时,我也参加过辩论队和话剧社,但一段时间后,像我这样特长不突出的学生都不愿意去了,只有少数非常活跃的同学在继续,活动有时也挺乏味的。”一位大三的同学说,“其实本身就不喜欢陌生的环境,更习惯与熟悉的朋友在一起,于是渐渐习惯了在宿舍上网、学习的生活。”大学生为何宅?被认为思维活跃、爱好广泛的大学生如何诞生了“宅一族”?*“人际交往太复杂,校园宅人轻松回避”“我的交际圈子小,昔日同学在高中毕业时就断了。升大学后强迫自己积极与他人沟通,但没有成效,反而更加发现人际交往中有太多复杂的事,让我难以应付,受打击后就继续宅。在网上比较轻松,还可以找到兴趣相投的人,渐渐习惯性地逃避现实生活,于是就宅了。”一位08级的女生这样告诉记者。并且,记者发现和她持相同观点的学生不在少数:“大学生活不是我想象中那样,就不想和别人接触交流,因为大家兴趣不一样,道不同便不相为谋,所以就开始逃避了。”“不在宿舍去哪?”面对记者的采访,不少学生反问。*“在宿舍就能搞定所有的事,为什么还要出去?”“网上有那么方便的电子书,为什么还要去图书馆?用就可以跟人家聊天说事情,省去了见面的时间;衣服、鞋子,只要打开淘宝网页就可以一分钟搞定,何苦去挤公交车呢?”一位“资深”“宅女”振振有词地告诉记者,“网上什么事都能做,在宿舍就能搞定几乎所有的事,那为什么还要出去呢?”“电脑无法解决的事情,我们还有呢。”一位“宅男”指着桌上的外订餐对记者说。网络拓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也使一部分主动性差、生活较懒惰的大学生形成了一种“靠网络生活”的“惯性”。*“不在宿舍能在哪?没什么好玩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由于学校与区距离较远,娱乐和人文建设都不是很齐全,实在没有什么地方好去,便养成了“宅”习惯。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我认识的人很少,平常没什么集体活动、娱乐节目,出去也找不到好玩的事情做”,“我一个社团都没进,也没有参加团委学生会,又没女朋友,我出去做什么呢?”可见,课余生活过于简单,社交圈狭窄也禁锢了大学生们走出宿舍门的脚步。现在的“宅”日趋年轻化,在校大学生成为“宅人大军”的主力。由于知识经验的相对增多,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相对发展,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不断广泛而深入,特别是对新的自我的发现,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开始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指向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此时他们逐渐出现了心理上的闭锁性。这种闭锁性,使他们不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交往中的要求较高,选择条件也比较苛刻,此时,他们很难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可以产生心理共鸣的知音,因此常感到不易被人理解并由此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从而导致他们不愿与他人交流的现状。如何看待校园宅人?“宅在象牙塔内,缺少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很容易导致社交能力变弱、性格孤僻脆弱等问题,一碰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就束手无措。尤其在找工作的时候很吃亏,在电脑上写简历写得挺好的,可是一见到面试主考官却半天说不出话来。”一位大四的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这样告诉记者。另一方面,宅人由于平时缺乏运动,易进入“亚健康”状态,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而且也会影响其学习质量。
2023-08-09 22:10:27
2023-09-30 06:46:20
2023-08-30 07:59:10
2023-08-15 16:10:41
2023-10-30 22:11:49
2023-09-02 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