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火险天气是什么?

2024-01-01 05:28:01 | 青旅游

今天青旅游小编整理了火险天气是什么?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火险天气是什么?

火险天气是什么?

(fire weather)

(王正非,潘家震)

有利于林火发生,影响林火行为及其控制的各种特征天气。天气、森林可燃物和火源,是构成

森林火灾

的三个要素。林火天气集中反映了干旱、高温和大风等特殊的天气条件,因此讨论林火天气时,必须考虑火险天气要素和形成的火险天气型。

火险天气要素

所有天气要素对于火险都有影响,但最直接的影响有以下几个:①

降水量

与降水区间:枯死的可燃物其形状、大小、配置格局的不同,吸收和保持湿润的时间都不一样。它的干湿不仅取决于降水量,还和降水区间的长短有关。细小可燃物,如枯草、落叶、

松针

和松散的枯枝落叶层等,吸收和失掉水分都非常快,甚至可能由毫无着火性在几个小时后变为很高的燃烧性。而中等可燃物的水分变化较前者缓慢,如小枝、木棍、表面腐殖层等,和外界水分交换较慢,并有一定吃水能力。这类可燃物左右着某一区域的林地能否燃烧蔓延和林火控制的难易。它们的含水量大小决定着灭火难易。至于粗大而且结构紧密的可燃物,如大

圆木

、深层的腐殖质和泥炭层等物质,这些水分变化更缓慢,其干湿反映了降水情况的长期累积。②温度:是激发可燃物着火性的主要因子。可燃物含水量依靠温度蒸发,温度越高蒸发力越强,可燃物变干越迅速。温度的作用和降水相反。在高温下,需要引燃的热量变小,容易着火。狂燃烈火往往在气温较高的时间里发生。温度对于中等可燃物和粗大可燃物的水分积累和减少有着密切关系,它不仅是火险的月变因子,也是季节变化因子。③

相对湿度

: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升高,则相对湿度立即减小,并且加速可燃物变干。一般相对湿度和可燃物含水量保持平衡关系,

空气湿度

小,可燃物含水量减少,相反则增加,尤其对于细小可燃物更为敏感。以50%的空气相对湿度为临界线,小于50%容易发火;相对湿度超过50%以上,则可燃物的含水量基本停止蒸发,相反要从空气中吸收水分。④风:风速和风向对着火性和火行为影响极大。风一方面加速水分蒸发,另一方面为燃烧蔓延的火输送氧气。同时,风的平流动力作用还可使火沿风向

加速度

蔓延。当风速4米/秒时,火的蔓延速度比无风时增加2倍;风速增至8米/秒,则火的蔓延速度可增达4倍。但是,风力超过6级时,小的火源热量容易被风吹散,燃烧的热能不能积聚成热源,却有熄火作用。⑤气压:虽然它对火的燃烧蔓延没有直接影响,但气压是气团和气旋或反气旋的重要指标。在特定的时间或地方,对未来天气变化有明显的指示性,特别对于直接影响火发生发展的气温和风的预报,有赖于气团性质和气压配布形势。⑥高层大气状况:根据气温的垂直分布和高层风的状况,能够判断地面的大气稳定与不稳定,以及逆温层的存在与局部低空急流有无发展趋势等,这对于已经发生的林火能否导致飞火、火暴或狂燃火具有重要意义。⑦大气能见度:是发现火的重要因子。每当森林处于高火险,同时发生能见度不良时,就给指挥扑火造成障碍。这对于气象部门是个很难处理的问题,有赖于防火人员凭自己的经验判别哪种情况是燃烧的烟幕,哪种情况属于霾或烟雾或飞扬的尘埃。

最重要的火险天气型

火险天气在中国主要的有下列几种类型:①干燥气团型:夏季或秋季从极地大陆袭来的冷干气团,经过中纬度时,逐渐变性升温,但保持其干燥的本性,长期停滞,引起地表水分蒸发旺盛,地被物容易引火燃烧。据中国东北林区统计,在高压脊控制下,104次森林大火中,这种类型的占32%。②气旋活动型:这种类型在中国东北林区更为突出。当

贝加尔湖

或蒙古气旋进入

大兴安岭林区

时,形成很长的冷锋面,使大兴安岭南部林区、

小兴安岭

、长白山等林区几乎全包括在暖区内。这时的天气特征是西南大风,高温,有时相对湿度小于10%。同时,冷锋面过境,伴随着较强的雷电,降水量却很小(很少超过5毫米)。因此,这样干燥的气旋为森林提供了有利的引火燃烧和蔓延的条件,易引起森林火灾,尤其当气旋连续通过时,容易酿成特大火灾。根据1970~1981年的统计,大兴安岭林区的6次特大火灾都是这类型;在104次大火灾中,属于贝加尔湖或蒙古气旋的竟达35%。③

副热带高压

型:夏季西太平洋上常出现很强的高压,即所谓副热带高压,有时向西扩展,控制华中全部和华南一部分地区,特别是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东部、贵州省东北部等地林区发生久旱不雨的天气,7、8月份有时连续晴朗高温,从而这一时期便成为这些地区林火的多发期。如重庆市历史上7月份出现的森林火灾次数,竟达全年的48%。④高原大风型:西南高原在干季高空受西风急流控制,低空、地面受蒙古冷高压影响,早春气温回升较快,出现干燥天气,特别是间歇性的高原大风,更促使干季中出现特别干燥的天气,增加森林的燃烧蔓延的危险性。当500百帕高空图上极涡偏于西半球,中纬度环流呈纬向型,并且高空盛行西南气流时,出现较好天气,容易升温,湿度变小,使火险升高。而500百帕图显示强盛的欧洲高压脊,乌拉尔山东侧为阶梯型低压槽,并在700百帕图上有小槽过境,这就预示

云贵高原

将有一次大风过程。因此,这种过程最容易使已经着起的林火蔓延成灾。

参考书目

A.A.Brown and K.P.Davis,Forest Fire Control and Use,2nd Ed.,McGraw-Hill Book Company,

New York

,1973.火险预报

(fire danger forecast)

(段秀英,潘在晨)

根据有关天气因素、可燃物状况和火源等,对森林火灾发生、发展所进行的预报。通常用火险等级(或指标)表示。各种火险预报方法都有它规定的等级表,包括火险指标、火险等级、管理措施三个部分。火险预报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它不单预报林火能否发生,同时还对已发生的林火的蔓延和强度进行定量预测,为林区防火、灭火和林火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火险预报,最初是从单因子预报开始的,后逐渐由单因子发展到多因子。1928年加拿大

赖特

(J.G.Wright)用相对湿度进行火险天气预报,1936年美国吉斯伯恩(H.T.Gisborne)提出多因子预报方法,1944年苏联涅斯捷罗夫(В.Г.Нестеров)提出多因子的综合指标法。1950年后,研究和使用火险预报的国家愈来愈多,中国研究了双指标等方法。1970年以后,美国和加拿大相继提出了国家火险级系统,适合全国性的大区预报。80年代初中国的火险预报已开始向林火发生和林火行为的综合预报发展。

火险预报一般方法

这类方法较多,典型的有:①综合指标法:根据无雨期间的空气饱和差、气温及雨量多少的综合影响,预测森林的燃烧性,确定相应的指标。由下雨后若干天内,空气温度和饱和差乘积之和决定,计算式如下:

式中T为综合指标;ti、di分别为降水后第i天的空气温度(0℃)、水汽饱和差(mb)。计算指标时,须在每天13时,测定空气温度和饱和差的变化,并根据每天的降水量进行修改。如当日的降水量超过2毫米时,则取消以前积累的综合指标值;降水量大于5毫米以上时,则将

降雨

后5天内的综合指标值减去1/4,然后累积,即能得出火灾危险天气等级的综合指标。②实效湿度法:森林可燃物的易燃程度,取决于含水量大小,而可燃物的含水量,则受空气湿度的影响,它们之间总是趋于平衡。因此,可判断空气湿度对可燃物含水量的影响,以估计燃烧性。其计算公式如下:

实效湿度(%)=(1-a)(a0h0+a1h1+a2h3……+anhn)

式中 a为系数,一般取值0.5;h0,h1,h3,……hn分别为当日,前一天,前二天,……前n天的平均相对湿度。实效湿度与燃烧性关系由下表查得。③双指标法:着火指标由每天的最小湿度与最高气温来确定,火的蔓延指标由实效湿度和最大风速来确定。根据着火指标(I)与蔓延指标(S)即能确定森林火灾危险等级。其计算公式如下:

I=A1e-B1H+A2TB2+C1

S=A3e-B3R+A4VB4+C2

式中 H为最小湿度(%);T为最高温度(℃);R为实效湿度(%);V为最大风速(米/秒);C1、C2均为统计常数。根据当日13时上述气象要素观测值,用计算检索图即可查出当日的着火指标与蔓延指标。两个指标变化范围都是0~100。危险级从“不燃”到“强燃”,从“小蔓延”到“强烈蔓延”,都分为五级。

实效湿度与燃烧关系表

美国国家火险等级系统

简称NFDRS。该火险等级系统由四种指标组成,即:①人为火发生指标(MCDI):即可能发生人为火危险的数值估算,它根据某一火险级内人为火源情况和着火组分(IC)决定;②雷击火发生指标(LOI):即可能发生雷击火危险的数值估算,它根据着火组分(IC)和闪电危险性(或称

雷暴

活动)得出;③燃烧指标(BI):由蔓延组成(SC)和能量释放组分(ERC)计算得出,它是国家火险等级中的主要内容,与林火强度和火焰长度相互关联,反映着林火的行为特征;④火负荷指标(FLI):即国家火险等级的最终指标,表示防火部门对控制区有可能发生的林火需要扑火力量的基本准备。

美国国家火险等级系统划分的可燃物类型有20类,要求输入的火险因素也较多。林火天气站除需要测定13~15时空气温度和湿度、风速、云量,以及24小时最高最低湿度和相对湿度外,还需记录降水持续时间、可燃物湿度棒含水量和闪电活动等。通过林火信息检索系统(AFFIRRS)火险级可以由计算机处理,也可以通过查表计算。

加拿大森林火灾天气指标

指标系统由三个湿度码、两个中间指标(最初蔓延指标、调整后的落叶层湿度码)形成火灾天气指标(见图)。三个湿度码反映三种可燃物类型的水分变化:细小可燃物湿度码(FFMC)反映地表枯枝落叶层在天气要素的影响下的干湿变化;下层落叶层湿度码(DMC)反映下层落叶层(具有松散有机物结构的可燃物层)的水分变化;干旱码(DC)反映深层落叶层(由细密的有机物组成的可燃物)含水量变化。三个湿度码在计算时除计入当日天气要素外,还要代入昨日的码值。在三个码值的基础上,加上风速后形成两个中间指标,然后再组合成最终的指标——林火天气指标(FWI)。

加拿大林火天气指标系统图

除了上述的几种火险预报方法外,澳大利亚、法国、民主德国、日本等也都有适合本国特点的火险预报方法。

参考书目

A.A.Brown and K.P.Davis,Forest Fire Control and Use,2nd Ed;McGraw-Hill Book Company,New York,1973.

火险天气是什么?

为什么天气预报说泉州八月十二号十三号会有大雨暴雨,好像没来台风吧!

您好!

是的,福建省气象台8月10日13时15分发布雷电黄色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福州、莆田、泉州、三明、龙岩、宁德部分县市有雷电活动,局部可能伴有强雷电、短时强降水、6-8级雷雨大风。

这是夏季比较常见的强对流天气,不是台风。

目前,11号台风夏浪已进入日本海,预计将逐渐消散成温带气旋,对黑龙江、吉林省有些影响。13号台风吉纳维芙现在太平洋中部,预计不会影响我国。14号台风目前未定,有可能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的台风,也有可能是东太平洋的飓风,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来“做客”。

总之,近期没有台风会影响福建省。下图为我国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传回的新云图。

火险天气是什么?

中央气象台连发30天暴雨预警,未来全国天气状况如何?

7月1日,中央气象台连续第30天发布暴雨预警,持续了近几年罕见的一天。回顾整个6月,江南,中下游和较正常提前进入梅雨期,华南地区出现5次大范围降水天气过程,覆盖面广,暴雨强度大。其中,江苏, 安徽, 湖北,等部分地区的降雨量。比正常情况高出不止一倍。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最新预报

,从7月1日至3日,四川,东南部、重庆,中部和南部、贵州, 云南,西部和湖北南部以及江南中部和北部的降雨依然强劲。1日,贵州,西南部、中部、西部、重庆,东南部和湖北;西南部都有暴雨。2日,雨带向东、向南移动,贵州,东南部、云南,东南部和湖南;西北部也有暴雨。3日,降雨强度减弱,陕西,东南部、重庆,东部、西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有暴雨。

未来三天,华北,黄淮等地区也将有一次降雨过程,包括京,津和冀,部分地区的中到大雨,并伴有雷暴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强降雨时段为2日日夜。

气象学家提醒,降雨过程主要是阵雨或雷暴,并伴有对流天气,因此市民应尽量避免在强对流活动期间外出。

预计从4月4日起,中国西南东部、江汉,南部、黄淮, 江淮和江南北部将出现新一轮暴雨。

扩展资料青旅游

暴雨的危害

暴雨是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长期暴雨易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地区,造成洪涝灾害。据1950-1999年统计,中国年平均洪涝灾害面积为942.4万公顷,严重洪涝年农田受灾面积可达1300多万公顷。

大雨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难性天气。在某一地区,暴雨或暴雨和暴雨往往导致山洪暴发、水库溃决、河流泛滥、房屋倒塌、农田被淹、交通和通讯中断,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暴雨,特别是大范围持续暴雨和集中暴雨,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还可能危及人民生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以上就是青旅游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火险天气是什么?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火险天气是什么?”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