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若尔盖未来15天的天气预报 15天天气预报准确率多高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国庆若尔盖旅游之若尔盖旅游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般情况是这样的,如果白天晴好的话,太阳和紫外线会比较强,以秋装为准,一件长袖或再披件中薄外套,短袖不实用,可能太冷,也不防晒;晨晚如果有在户外,则需要按冬装着衣,厚外套是要备的,
若尔盖开阔风大,有冲锋衣或围巾更好;如果碰到雪天,白天气温也会只有几度,因为高原气候多变,虽然不会长时间下雪,不过衣物还是要准备的到跟前儿的话记得看一下天气预报,现在太早也不好说,若尔盖可能下雪,得备着点。
建议除了日常长袖和薄外套,携带厚外套一件,线衣、羽绒马甲等夹层一件,或者三合一冲锋衣,围巾、太阳镜等备用。
如果是自由行的话,最好有老司机带着跑,不然容易有很多临时事故发生,如果是跟团的话,去若尔盖的线路比较多,因为它周围的景点比较多,最后事先查一下,在定线路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情况喜好选择,推荐的话是有一个专门针对于若尔盖的网站好像,若尔盖旅游服务中心,很多旅行社在上边发布线路,我去过一次还挺靠谱的,选择也多。
另外草原上蚊虫多,买好驱蚊用品,还要注意防晒。
旅行愉快!

15天天气预报准确率多高
15天天气预报准确率到底有多高?
1. 什么是15天天气预报?
15天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根据现有的气象资料及科学计算机模型,对未来15天的天气情况进行推测分析,并提供给公众的天气预报服务。
2. 预报准确率的计算方法
预报准确率的计算方法是以实际天气情况为基准,将预报结果与实际结果做比对,得出准确率的百分比。例如,如果15天预报中有13天预报准确,那么准确率为86.7%。
3. 实际准确率如何?
根据气象部门的统计数据,15天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大约在70%左右。也就是说,预报中有3天的天气情况与实际不一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准确率会因地域、季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4. 影响预报准确率的因素
气象预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准确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气象设备的精准度,如果气象设备不够精准,采集到的气象数据就会存在误差。
其次,气象部门的预报人员对气象数据的解读与计算也会影响预报准确率。如果预报人员的水平不够高,预报结果就容易产生误差。
此外,季节变化、气象环境以及气象现象等也会对预报准确率造成影响。
5. 如何提高预报准确率
为了提高预报准确率,首先需要提高精确度更高的气象设备和更先进的气象技术。同时气象部门也需要积极培训和选拔优秀的气象预报人员,提高其预报水平。
此外,气象部门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气象数据,进行更加精准的预报分析。
6. 天气预报的意义
天气预报不仅是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务,也是国家各个领域做出重大决策的参考依据。气象预报可以帮助各个行业有效地防范和减轻天气灾害带来的损失,对于促进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7. 如何获取准确的天气预报?
为了获取准确的天气预报,我们可以通过多元化渠道获取预报数据,比如电视、手机APP、网络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关注气象部门官方公众号等途径获取最新的天气预报信息。
8. 结语
天气预报的准确率需要一步步的提高,这还需要掌握更多的先进技术和更高的预报水平。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天气预报准确率也会越来越高,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成都的沙尘天气到底是怎么回事??
“若尔盖草原正以每年11.65%的速度沙漠化,直逼仅400公里之外的成都平原。这不仅使若尔盖草原的生态系统变得十分脆弱,产生的沙尘还可能影响我国北方地区。”不久前,“寻找中国沙尘暴之源”科考队对若尔盖地区考察后得出了惊人结论。
若尔盖县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四川省阿坝州北部,地处黄河、长江上游,其湿地涵养了大量水分,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特别是黄河30%的水来自若尔盖湿地。
而当前,随着沙漠化幽灵的日益逼近,这个母亲河的水源地也开始经常沙尘漫天。但由于经费、人才的匮乏,当地沙化治理工作却严重滞后。
“我们呼吁,将若尔盖湿地纳入‘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范畴,以举国之力共同构筑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阿坝州政府秘书长何飙接受《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采访时表示。
沙尘威胁成都平原
前不久,由我国科学家和新闻媒体组成的“寻找中国沙尘暴之源”科考队初步完成了对于若尔盖地区的科学考察,据介绍,目前若尔盖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92.87万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6%,扩展速度十分惊人。另外还有受沙化威胁和严重威胁的草原面积逾203万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20.8%。沙漠化侵吞了若尔盖草原上大量的草场,严重制约了这里畜牧业的发展。严重的沙漠化还使若尔盖草原经常出现恶劣的局部沙尘天气。
科考队队长、四川大学教授梁玉祥采样并对比全国主要沙区近4000个沙粒样本分析后发现,若尔盖草原沙化形成的沙地密度、粒度均属于最小的一类,在固定风力下最容易形成沙尘天气。“地处青藏高原的若尔盖地区春季具备了垂直切变的气象场条件,能够将地表物质大量输送到高空。在若尔盖草原没有沙化前,向流经此处的干冷季风补充的是水分,现在若尔盖地区草场退化形成沙区,向季风补充的可能就是沙尘,从而影响季风下游的北方地区。”梁玉祥说。
“这里的沙尘,正在逼近直线距离仅400公里的成都市区以及周边城市。”中科院成都分院有关专家表示,当前,位于岷江、大渡河和黄河源头的川西北地区草场的沙漠化现状已极其明显,“气候不断变暖,必使地表水蒸发加速,是土壤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其介绍,如果气候继续变暖,这种现象极可能在成都平原出现。
曾经水源地,今日吃水难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若尔盖县境内,总面积16670.6公顷,其湿地沼泽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保护区于1994年经若尔盖县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后又升级为国家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该保护区不仅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但今天的若尔盖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仅辖蔓乡就有1/3的农户吃水有困难,不少人家靠打井取用地下水生存。而该乡位于岷江源头的文戈村,沙漠化更加严重,据村民介绍,大风一来,沙尘遮天蔽日,两米外不见人影。
尽管辖蔓乡的沙地现在已经拉上防护网,种上高山柳等植物,但由于经费短缺、缺乏管护、牧民缺乏保护意识等原因,植被还是经常遭到牛羊的破坏。
若尔盖县与红原县的交界山岭,70年前曾经夺去无数红军战士生命的大沼泽,如今已干涸退化,半沙化的山梁已经延绵几十公里,细沙已经爬上山脊,在红原县境内的沙化草原有20万亩。“若尔盖那边更厉害,如果没有分水岭挡一挡,这里早就变成沙漠了。”红原县政府的官员语气中还有点庆幸。这里曾经也有一片铁丝网围起的4000公顷治沙试验地。从2003年开始,已经有1120万元投入到这片沙地上,但现在留下的只有铁丝网、从洒水车上卸下的绿色储水罐和一些稀稀拉拉的红柳。
据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相关人士介绍,长期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保护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与日益严重的沙化趋势相比,却多少显得有些杯水车薪,力不从心。因为湿地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庞大系统工程,仅凭当地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是难以胜任的,除了经费严重短缺外,能熟练、全面掌握草原沙化治理技能的人员和专门从事草原沙化治理研究的人才也极其缺乏。同时,湿地保护、管理的技术设备和手段也比较落后,严重影响了沙化治理工作的开展。
地方呼吁:以举国之力拯救若尔盖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为影响,我国的湿地急剧减少,湿地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
2002年“两会”期间,包括若尔盖在内的湿地保护问题就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他们呼吁,立即行动起来拯救“地球之肾”。
2006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一五’实施规划”,标志着我国湿地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实施。我国将在五年内投资90亿元,使全国半数的自然湿地和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建成自然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将从现有的473个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选择222个国家级保护区或新建保护区,进行重点投资建设。
2007年,在四川的“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定《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的议案,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广泛响应,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此前不久,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正式施行《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在2010年前,要使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这也让四川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启动生态省建设的省份。
阿坝州草原地处长江、黄河上游众多支流源头:长江支流岷江、嘉陵江、涪江发源于阿坝;黄河上游的主要支流白河、黑河、贾曲河分别发源于红原、若尔盖和阿坝县,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9%。阿坝州有高原沼泽草地类总面积646万亩,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湿地区。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黄河上游天然蓄水库,补给黄河水量30%,完全符合国际重要湿地条件和标准。”阿坝州政府秘书长何飙介绍,由于该区生态系统本就脆弱,一旦破坏后很难恢复,而日益严重的沙漠化,无疑雪上加霜。若尔盖草原沙化治理仅靠当地人力、物力、财力是无法实现的。由于州、县财力有限,沙化治理工作严重滞后。沙化面积还在以每年11.65%的惊人速度猛增。“借助当前全国上下重视生态保护的大好时机,把若尔盖湿地保护纳入‘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范畴,以举国之力,共同构筑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是治理若尔盖湿地生态危机的根本之策。”
青旅游以上就是青旅游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青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