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简介是很多朋友有关注的类型,那么泾县旅游景点近况怎么样 宣城市十大旅游景点介绍 宣城旅游景点大全景点排名榜,青旅游为大家带来了相关文章,希望给大家提供参考。

请问那位介绍一下泾县的情况,治安状况、民风民俗、民族特色等……
泾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总面积2059平方千米。2004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5474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4498人。2008年末户籍人口355213人,年人均生产总值(GDP)10083 元。县人民政府驻泾川镇。邮编:242500。代码:341823。区号:0563。拼音:JingXian。 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四年(775年)游泾县,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在〈泾川送族弟〉一诗中写道:“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佳境千万曲,客行无歇时。”诗人启蒙历泾川佳境,认为胜过著名风景区的若耶溪。泾县山水毓秀,人杰地灵。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邦”之称。不仅有李白、杜牧、王安石、文天祥等人的遗踪,也是文风昌盛之乡。明代盛行王阳明理学,春秋二季在水西会讲者逾三百人。清代崛起皖学泾派,胡承珙等人以训诂学阐释经度,考订了大量古籍。包世臣《艺舟双楫》中的书法理论,至今仍为书法界推崇。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孕育出当代很多著名学者,国学大师胡朴安,大画家吴作人,文学家吴组缃等,都是蜚声海内外的人物。 205国道横穿全县,322省道直通黄山风景区,境内修建公路1108公里,21个乡镇都通了柏油路,近年来通讯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固定、移动电话容量达八万门。 泾县辖9个镇、2个乡:泾川镇、桃花潭镇、茂林镇、榔桥镇、丁家桥镇、蔡村镇、琴溪镇、云岭镇、黄村镇、汀溪乡、昌桥乡。
[编辑本段]语言民俗
语言
泾县地方语种为泾县话,属汉语吴方言(又称吴语)宣州片,谱系关系:汉藏语系→汉语族→吴语支→泾县语种。因地处吴语区跟徽语区以及江淮官话交界处,故而虽然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所使用的都称为泾县话,但却有较大差异,县民一般称东部地区所使用的泾县话为“东乡话”,西部地区所使用的称为“西乡话”,其中西乡话中融入了较多的徽语词素和语音,东西语言互相交流略有困难。加上历史上本地区的外来徙入移民较众,县内除泾县话外,操江淮官话者有之,操徽语者有之,甚至操中原官话、西南官话者亦有之,故而通用江淮官话为标准语,正式场合亦使用国语普通话。
【特色名茶之乡】 泾县位于黄山北麓,太平湖畔,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古代李白、汪士慎等文人墨客曾多次游览泾县,将其赞誉为“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并由此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泾县物产丰富,是举世闻名的宣纸之乡,多种名优绿茶更是天然绿色食品中的佼佼者。 泾县产茶历史悠久。据《宁国府志》记载:“宋时泾县有茶树四百万六千六百八十七株”。远在唐代就曾出产过白云茶,涂尖等名贵茶叶。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途经宁国府时,知府大人献上泾县产的贡尖,乾隆尝后龙颜大悦,赞不绝口,吩咐随从带上饮用。清朝晚期,泾县尖茶已畅销沿江各大城市,并随出洋华人批量销往东南亚一带,故在当时,尖茶又有“洋尖”之称。明朝末年,居住在泾县黄田涌溪的罗隐和尚,又创制出风格独特的“涌溪火青”,并以其腰圆紧结,味甘香浓的特点享誉全国,1982年被国家商业部和中国茶学会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泾县茶区广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名优茶创制活动,清末著名的茶业专家陈椽、王镇恒、林鹤林、严浩、方志辉、莫慧琴等教授,指导名优茶的研制和开发。经过多次试验,结合当地茶树鲜叶的创造性和茶农的制茶传统,最后确定在尖茶的工艺基础上,提高鲜叶嫩度,改进做形技术,创制出一种“兰香”系列名优绿茶新产品。经随后多年的提高和培训,其采制技术在全县茶区迅速普及,先后荣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铜奖、金奖,“中茶杯”评比特、一等奖,和2002年韩国“第四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等十多项名茶称号。涌溪火青也经工艺改革,实行全和机械加工,大大改善了色泽和香气,并在98中国国际名茶展览会上被评为“名茶推荐品”。近年来,泾县茶区又在积极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开发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产品,现在全县已有1.78万亩茶园获得上述无公害认证,汀溪兰香更成为宣城市唯一通过有机茶生产、加工和销售认证证书的有机名优茶,泾县名优茶产销从此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盛产名优茶的泾县东南部山区系黄山山脉的余峰公布地带,拥有一片原始森林。这里重岩叠翠,溪流潆洄,复杂的地貌构成众多相对封闭的小范围生态环境,为茶业的无害化生产提供了优良的生态资源。“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据测定,该地区最高山峰海拔高度1175米,年降雨量1800毫米,年均气温15度,平均相对湿度85%,平均日照百分率41%,无霜期260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2—6%,生长在这里的茶树常以山花为友,清泉为邻,云雾为伴,幽谷为家,尤其对绿茶品质的形成极为有利。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出肥嫩滴翠的茶芽,再经过精心柔制,就成为香高味醇的名茶了。其精品开美绿润,香似幽兰,味如甘霖,近乎仙人所赐,难以多得。冲泡一杯满堂飘香,品尝一口回味无穷。因芽叶肥壮整齐,茶叶泡在杯中枝枝如含苞欲放的兰花,竖立于一杯翡翠玉液之中。水静具如士兵列队,水动其似歌手齐咏,很有观赏趣味,所以,喝过泾县名茶的人,常会成为泾县茶叶的永久顾客。有年夏日,邓小平同志登黄山路过泾县,品尝了泾县名茶后称赞道“此茶甚好,有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之好,以后就喝此茶。” 泾县现有茶园5万多亩,年产干茶近千吨,产值4500万元,是泾县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更是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泾县茶区可简单地分为东南部山地茶区和中西北部丘陵茶区。前者是传统的名优茶产地,茶园面积占全县的70%以上,县内现有一座拥有1535亩茶园、30亩扦插苗圃的较大型国有茶场,及20多个小型乡村茶场,还有咖啡因提取厂及速溶茶厂,2个茶叶深加工厂家,和9个以经营名优茶为主的民营茶叶企业,现在大都还处在起步阶段。 泾县茶叶生产,尤其在无公害名优茶技术开发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有茶业方面的国家技术发明专利1项,名优茶产品(企业)标准4部。已荣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和农村科技奖1项,省农业厅技术进步奖1项,宣城市科技进步奖1项和县政府科技兴农奖8项,及省部级以上的名优茶称号近20个。全县现有茶业研究员1名,高级农艺师4名,农艺师5名。泾县茶区还拥有大批种制茶能手和农村科技带头人,这些都为泾县茶业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泾县政府和广大茶人对茶业工作更加重视,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泾县名茶交易会,大大提高了泾县名优茶的市场知名度。为促进茶叶产业化的发展步伐,泾县农委牵头组织全县茶农、茶商和茶业技术管理人员成立了|泾县茶业协会“,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整合产销布局,努力挖掘市场潜力,继续提高综合效益,加速泾县的茶农增收,茶业增效和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让泾县千吨名优茶香飘祖国大江南北。 【中国木梳之乡】 说起梳子、香镜……《红楼梦》中那一个美人手持桃木梳子,颦笑间相映于玉檀香镜的典雅画面,是否在你脑海萦绕久久未散? 而那一把会是无数美人心头爱的梳子,渊源于汉代。美人梳理着缕缕青丝,盘起千姿百态的发髻,一圈圈的故事,如盘旋的发髻,就这样世代流传。 古往今来,无论是声名显赫的高贵名流,还是日出而作的平民布衣,都与梳子朝夕不离,古诗《木兰诗》中就有“脱帽著头”、“当窗理云鬓”等诗句,最能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梳子的紧密联系,它不仅可以用来梳理头发,更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保健器具,经常使用,对养生、健体和美肤都有益处。 用木梳梳发,能够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改善头皮和颅内营养吸收。 隋代医学家巢元指出“梳头有畅通血脉,使发不白的作用”,大文学家苏东坡对梳头有深切体会,他说“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 泾县是全国最大的木梳加工生产基地。现有木梳生产企业60余户,拥有十几种木梳品牌,开发出保健木梳、工艺木梳、竹梳等5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现年产木梳6000万把,年创产值4500万元,从业人员达1900余人,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地区,木梳产业为地方经济建设、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泾县木梳采用上等黄杨木、檀木、桃木、梨木、沉香木、枣木等天然名贵材料,传承了传统的手工制梳工艺,采用高温高压等独特工艺处理,结合现代磨齿抛光等独特手工工艺精致而成。其色泽美观自然,梳齿圆滑、光洁,其造型别致,手感极佳。不拉头发,不伤头皮,且不带静电,长期使用可有效刺激头部穴位,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具有清脑提神,滋养头发,促进睡眠等功效,是居家、旅行所必备的天然绿色生活用品。 桃木梳:民间传说是避邪扶正之物,历来被人们视为驱邪压正的吉祥物。木质也比较坚硬。 黄杨木梳:黄杨木:自古是制梳首选。据《本草纲目》(木部36卷)载:“世重黄杨,以其无火”、“其木紧腻,作梳、剜、印最良”、“清热、利湿、解毒”。现代医学发现,其内含黄杨素(CH18H21N03),可抑制真菌生长,故而成梳后止痒去屑效果较好。 天然竹梳: 传统工艺、手工精制。梳型永不变形;竹材独有的天然硬度,使竹梳更加耐用,梳理更舒适;竹材独有的天然表面,使竹梳表面更光洁、更美观,手感更清凉、更舒适。此特性是任何材质都无法比拟的。功能:无静电,能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具有保健护理之功效。 烫花木梳:指在实用型木梳上烫烙各种图案,大都有人物、动物、花鸟等,使其变得更加别致和美观。 雕刻木梳:具有浓厚徽州文化气息的安徽泾县,徽派木雕风格的雕刻木梳更是不可多得的工艺礼品和收藏品。 木梳产品最大优点是无静电,能有效刺激穴位,促进头部皮层血液循环,可畅通经脉,清脑提神,调整血气,对增强记忆,失眠,眩晕,脱发均有明显功效,实现了实用型与保健型的完美统一。 2003年11月8日和2004年11月日,连续两届中国(泾县)木梳节开幕式在泾县榔桥镇成功举办,期间相继举办了木梳保健讲座、木梳产业发展座谈会,举行了以木梳为主兼顾泾县名特产品和旅游产品的商品展销活动,达到以梳为媒、以节会友、宣传泾县的目的,为进一步推动泾县木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琴鱼】 典故:关于琴鱼的由来,当地有许多有趣的传说。相传,晋代时,有一位隐士叫琴高,他在这里修仙炼丹,常将丹渣倒于山下溪水中,丹渣入水,就化作条条小鱼。一日,琴高“修炼道成,控鲤上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山下石台叫“琴高台”;水溪取名“琴溪”;溪中小鱼则称为“琴鱼”。在泾县古县志中,也有不少有关琴鱼的记载。 特点:琴鱼干,是一种罕见的小鱼干,为泾县独有的著名特产。这种鱼干一般不作食用,多用来泡水代茶饮,故有“琴鱼茶”之称。琴鱼长不过寸,口生龙须,重唇四腮,鳍乍尾曲,嘴宽体奇,龙首鹭目,味极鲜美。饮用时,将琴鱼干放入杯中,冲入开水,鱼干上下游动,栩 栩如生,似活鱼跃于杯中;入口则觉清香醇和,沁人心脾;喝罢茶汤,再将琴鱼吃在口里细 品,鲜、香、咸、甜,别具风味。 功效:有解毒养生之功。 工艺:每年“清明”节前后,是捕捞琴鱼的旺季。当地渔民使用竹篓、竹篮在琴溪捕捞。所捕获的琴鱼放进盐开水中,再加入茴香、茶叶、食糖等佐料炝熟,然后以炭火烘干,即为成品琴鱼干。 【宣纸之乡】 宣纸的出现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息息相关。宣纸是由纸祖蔡伦发明的植物纤维造纸术发展演变而来的。蔡伦字敬仲(?~公元121年),东汉桂阳(今湖南耒阳)人,于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造出“蔡候纸”而成为造纸术的发明人,开辟了世界文明史的新纪元。传统的造纸方法有选料、挫捣、洗漂、烘干等工序,宣纸就是继承这些过程的精华而产生的。 植物纤维造纸术发祥于我国北方(以河南洛阳为中心地带)地区,但由于交通、建都及原材料的原因逐渐南移。古法造纸中手工抄造必须以纸帘(相当于现代化抄造中上浆用的造纸铜网)来完成抄造――纸浆转化为纸的关键工序过程。在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制造纸帘最理想的材料是毛竹,其他材料则因耐久性和适应性不足而受到局限。关键工序的材料匮乏使得造纸术发明后的几个世纪中几乎未得到长足的发展。公元四世纪,晋元帝司马睿建都南京,政治文化中心的偏移使得造纸业也由北向南转移。在长江以南造纸术因有了丰富便利的原材料供给,在长江流域迅速发展起来。当时的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相继开办了纸厂。充足的原辅材料促成了造纸术的迅速传播,继而各种材料的纸张也应运而生。根据史料记载:东晋时产生了藤纸,隋代又大批量制造了楮皮纸,唐代时有出现了宣纸。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特定的地理条件,适宜的原、辅材料决定了宣纸选择安徽宣城泾县的必然性。宣纸就在造纸历史的演变中最终取材于泾县及周边的沙田稻草与青檀(榆科,落叶乔木)加上辅料杨桃藤(猕猴桃藤)汁。“宣纸”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著名学者张彦远在乾符年间(公元815年~公元875年)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一书的《论画体工用榻写》一章节中的“好事者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是最直接对宣纸定名的文章。事实上,在张彦远之前就已有将宣纸作为贡品了,只是没有明确定名而已。据《旧唐书》载: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陕西太守韦坚向朝廷进贡时,各郡贡品就有“宣城郡船载……纸、笔、黄连等物”的记载。《新唐书·地理志》和《唐六典》上记载着“宣州贡纸、笔”等文字,可见该地所产纸、笔在当时已甲于全国,因唐代的泾县、宣城、宁国、旌德和太平等均属于宣州管辖,而据《宣州府志》载,宣纸主要集中在泾县一带,由此推断,宣纸之名的产生与当时所管辖的州府息息相关,也即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极其密切。 历朝历代宣纸的发展情况 泾县宣纸诞生之后,其生产由于时代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历经由少到多、由盛到衰、盛衰交替的过程。宋代,文化传播媒介的发展,宣纸需求大增,宣州各地所产宣纸供不应求。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六月朝廷“诏降宣纸式下杭州,岁选五万番”;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等限制,未能持续发展。少量的泾县宣纸则更为文人所索求,如宋代诗人在《再寄权子满》诗中写到:“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江东纸白如春云”。而宋时的泾县已属江南东路的宁国府管辖了。 宋末元初,曹姓人迁徙至泾县西乡小岭一带以制造宣纸为生。此史实见于清乾隆年间重修的《小岭曹氏族谱》序言“宋末争攘之际,烽烟四起,避乱忙忙。曹氏钟公八世孙曹大三,由虬川迁泾,来到小岭,分徙十三宅,见此系山陬(zōu山脚),田地稀少,无可耕种,因贻蔡伦术为业,以为生计”。 自此,泾县小岭曹氏一族,逐渐发展成宣纸工业中的佼佼者。并且曾一度垄断了宣纸的生产经营。元代建立后,南北统一,经济文化有所发展,尤其是以倪元林、王蒙、吴镇、黄子文等山水画派冲破传统宫廷画法的桎梏,提倡山水写意和泼墨豪放的技法,宣纸为此画法提供了广阔发挥和相象的空间,因此宣纸作为画家们发挥的基本工具而被重视起来,大大地刺激了宣纸业的发展,加上宣纸制造工艺的日趋成熟,使宣纸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

安徽省泾县廊的黄田村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
有些人在车水马龙的大城市中生活久了,在空闲的时候就想要去一些宁静优美的古村落里面转一转,感受一下休闲的乡村生活,要说国内拥有最美古村风景的地方,安徽一定能排在前几位,这里藏着超多古朴有意境的古村,远远望去都自成一幅山水田园图,就比如今天要介绍的这个比较小众的古村。
青旅游
黄田村位于安徽省泾县廊桥镇东南部,这是一个深藏在群山怀抱中的小山村,就像是一颗镶嵌在青山绿水中的璀璨的明珠,白墙灰瓦的房屋聚集在一起,周围是广阔迷人的田地,不远处连绵不断的群山将它们包围起来,就像是不想让外人发现这处美丽的村庄一般。
整个村庄的面积并不算特别大,总占地面积有1.5平方公里,但是这里的景色却非常的美丽,气候温和,拥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而且交通相对来说也比较方便。虽然现在被人们当成了一个旅游景点,但村庄里面并没有经过过度的开发,还保留着原来淳朴悠闲的田园风光,到处洋溢着一派清新的气息。
古村始于北宋家嘉佑年间,算下来距今也有千年历史,历来就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从古至今走出了不少的名人,而且在古村里面还有着十多处书院书舍,从这里也能看出当年村中人对于文化的重视。在村庄的外面有两条溪水,它们在村头交汇后形成了一个船头的形状,若从远方看向古村的话,就会发现它的形状犹如一艘船,也是非常有趣。
人们走进古村里面,能够欣赏到保留下来的古老房屋建筑,还有各种各样精美的雕刻,在这里古树流水和徽派建筑自成一体,到处都散发着一种年代的气息感,若是夏季来到此处的话,还能让人避暑消热,大家若是想要体验自然淳朴的乡村风情,可以选择来到黄田村看一看。
大家去安徽旅游的时候,有没有来到过黄田村呢?你们对于这座拥有着古老建筑和历史文化的村落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分享你的看法。

宣城市十大旅游景点介绍 宣城旅游景点大全景点排名榜
青旅游(https://www.qinlvyo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宣城市十大旅游景点介绍 宣城旅游景点大全景点排名榜的相关内容。
宣城旅游景点介绍
1、敬亭山
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系宣城文化魂之所在,位于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易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
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翠云峰(“一峰”),海拔324.1米。
敬亭山山势呈西南—东北走向,坐拥一峰、净峰、翠云峰三大主峰,最高峰翠云峰海拔。周围60余座山头如鸟朝凤,似众星捧月簇拥在一峰周围。
敬亭山虽不高,但在此丘陵地带拔地而起,远看满目清翠,云漫雾绕,犹如猛虎卧伏;近观林壑幽深,泉水淙淙,显得格外灵秀。
2、桃花潭
长江支流青弋江上游的一段,历史名胜。位于安徽省泾县以西40公里桃花潭镇翟、万二村之间。
桃花潭水深碧绿,清澈晶莹,翠峦倒映,山光水色,尤显旖旎。唐代诗人李白一曲《赠汪伦》使潭显名于世,成为历史名胜。
潭两岸,有汪伦踏歌送别李白处东园古渡、踏歌岸阁、垒玉墩、书板石、彩虹岗、谪仙楼、钓隐台、怀仙阁、汪伦墓等景点。
3、鼓角楼
又名谯楼,俗称钟鼓楼。原坐落于广德州署正南仪门之上。该楼始建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原为二层。
清末战乱楼毁,鼓、角、钟、漏全遗失。民国十五年(1926年)邑绅占家鹏捐资按原样重修楼宇三间。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被日机轰炸,毁坏殆尽,仅存楼座。1999年,该楼重修,恢复往日原貌。
4、查济古镇
查济位于泾县西南角,同太平,青阳交界,是一个很大的皖南古民居村落,有300多间明清建筑,风格为典型皖南风格,村落中有蜿蜒的石板路、小溪、石板桥,保存完整,另有大型祠堂3座。
5、障山大峡谷
又称伟人谷,位于徽州绩溪县以东的大障山中,远古时代,轩辕黄帝携容成子、浮丘公在此山中采药炼丹,今山中仍有天子墓、丞相坟等遗迹。
因此,大障山古称三天子都、三王山、障峰。春秋吴越以此为界,秦代设立障郡,以山命名。
宣城旅游景点介绍是怎样的?
宣城主要旅游景点:
1、龙川风景名胜区,龙川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境内,面积26.6平方公里,主要由龙川景区、鄣山大峡谷景区、徽杭古道景区等3个景区组成,为国家5A级景区。
2、敬亭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易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翠云峰,海拔324.1米。2012年1月,敬亭山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3、徽杭古道 ,起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止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浙基田村,全长20余千米 。徽杭古道始建于唐,是中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是古时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重要通道,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
2011年,徽杭古道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太极洞,位于宣城市广德市新杭镇,距县城35km,因“洞面有纹,类太极图”而得名。太极洞有“东南第一洞”的美誉,坐落于安徽省长江以南的宣城市广德县,明代大文学家冯梦龙把太极洞誉为“天下四绝”之一,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是中国最有名的道教道场之一。
宣城旅游景点介绍有哪些?
宣城旅游景点介绍有:
1、障山大峡谷:
鄣山大峡谷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东南方,距县城22公里,是国家自然保护区;这里自然原始的独特环境里,不仅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和植物,而且景区中50多个景点各具特色和神奇,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2、鼓角楼:
广德鼓角楼,又称谯楼,在安徽省广德市城中旧州衙南,初建于北宋治平熙宁间。此楼原是宋代州衙子城的南门,下建楼座,中砌卷洞,上建复宇重楼,楼中设鼓、钟之一。
3、太极洞:
太极洞位于宣城广德市新杭镇,距县城35km,因“洞面有纹,类太极图”而得名。太极洞古名颇多,或称太极真境,或称广德埋藏,或称长乐洞。
4、敬亭山:
敬亭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系宣城文化魂之所在,位于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易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
5、石佛山:
石佛山位于安徽省郎溪县姚村乡境内,主峰353米。石佛山又称石佛岭,山势峻峭,白云缭绕,山巅有三巨石,高三丈许,形似石佛。
安徽宣城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宣城十大旅游景点:
1、龙川风景区
龙川,又名坑口,位于绩溪县以东11公里处,是座典型的徽派村落,村庄呈南北走向的船形,东北首有龙须山,登源古溪贴着村东,自北向南流去。
2、太极洞
太极洞位于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交界处的石龙山内,虽属于宣城,但是离以竹海、溶洞闻名的宜兴很近,仅有35公里路程。
若在皖南想观赏溶洞,那么太极洞是首选,明代冯梦龙曾把“广德埋藏(太极洞)、钱塘江潮、雷州换鼓、海市蜃楼”称为天下四绝。洞内冬暖夏凉,钟乳石千姿百态,有旱洞、水洞之分,可以步行游览,也可以乘船探秘地下暗河。
3、桃花潭
桃花潭位于泾县西南约40公里处的桃花潭镇,因李白在此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闻名。
桃花潭镇古称南阳镇,桃花潭其实是青弋江的一段,东岸的陈村与西岸的万村隔潭相望,这两座徽派古村算不上精致,却有一种沧桑的美。老街上铺着不规则的鹅卵石,两侧墙壁斑驳,一旦穿过狭窄的老街,见到豁然开朗的清澈潭水,令人惊喜。
4、查济
查济距东边李白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桃花潭约20多公里,游客常把两者放在一起游览。这座建于唐初的徽派古村,自始祖查文熙定居于此开始,一直聚居着查姓家族。
岑溪、许溪、石溪三溪在村中汇流,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沿溪而建。村中祠堂众多,建筑上的徽派三雕砖雕、木雕、石雕很是精美。随处可见的来写生的学生,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5、敬亭山
敬亭山位于宣城市中心以北5公里处,主峰一峰海拔317米,谢_、李白等文人为它留下许多诗篇,其中以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最为出名。外地人来此为了追寻李白足迹;当地人则喜欢来爬山,大片的茶园和竹林带来了清新空气,站在山顶俯看山下的视野也很好。
6、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全长15公里,它连接着安徽绩溪县的伏岭镇和浙江临安市的马啸乡,是古时候连接徽州和杭州的重要运输通道,而如今已经成为了初级徒步者的天堂。
而这条古道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则是绩溪县境内的盘山石阶小道,它位于古道起始一段,也是徽杭古道的精华所在。而徒步古道的最佳季节是3月下旬,此时满山的杜鹃花盛开,非常好看。
7、太极湖村
太极湖村,又名湖村,位于绩溪县东北约17公里处,南宋龙川枢密使胡云龙葬于此地,胡氏后代守墓成村,后来章氏超越胡氏,成为村中大姓。
缘溪河穿村而过,呈反“S”形,河西是村庄,河东是农田,整个村落看上就像一副太极图,4月可赏农田上的油菜花开。比起其他徽派古村,太极湖村不大,但以众多砖雕门楼取胜,精细的砖雕层层叠加,最高竟有九层之多。
8、夏霖风景区
夏霖风景区位于宁国市中溪镇境内,面积17.4平方千米,在省道104线上,距黄山220千米,离西湖110千米,距上海290公里车程,离南京220公里车程,为天目山山脉和黄山山脉的碰撞挤压带。
境内多瀑布、怪石、崖洞、奇潭等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特别是云集众多瀑布,享有皖南第一大瀑布群的美誉。“Y”形河流两侧瀑布成群,怪石多姿,深林绝壁、云锁幽谷。
9、鄣山大峡谷
鄣山大峡谷,又名伟人谷,位于绩溪县以东22公里处,据说轩辕黄帝曾携容成子、浮丘公在此山中采药炼丹,今山中仍有天子墓、丞相坟等遗迹,因此鄣山古称三天子都、三王山,春秋时吴越以此为界。景区内溪水一路伴着峡谷,可以玩水,又有各种奇石可看,植被品种很多,是天然的氧吧。
10、水墨汀溪风景区
水墨汀溪风景区位于宣泾公路以南35公里处,从宣泾公路弯进来,一路都是山路,算是“养在深闺中”的景点,游人不多。整个景区是一条峡谷,以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为主,流水和竹林伴随着步道,不时能见到瀑布,也有漂流、滑翔伞这样的游乐设施,适合周末休闲游。
以上就是青旅游为大家带来的泾县旅游景点近况怎么样 宣城市十大旅游景点介绍 宣城旅游景点大全景点排名榜,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青旅游。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青旅游:
www.qinlvyou.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